本文就數控機床發生故障后的一些操作步驟和維修方法的操作規范做一個闡述,通過闡述了數控機床的維修方法的操作規范,使其具有可利用性、可持續發展性,為規范數控維修行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數控機床發生故障時,對于操作人員應首先停止機床,保護現場,并對故障進行盡可能詳細的記錄,并及時通知維修人員。
1 故障發生時的情況記錄
1.1 發生故障的機床型號,采用的控制系統型號,系統的軟件版本號。
1.2 故障的現象,發生故障的部位,以及發生故障時機床與控制系統的現象。
1.3 發生故障時系統所處的操作方式。
1.4 若故障在自動方式下發生,則應記錄發生故障時的加工程序號,出現故障的程序段號,加工時采用的刀具號等。
1.5 若發生加工精度超差或輪廓誤差過大等故障,應記錄被加工工件號,并保留不合格工件。
1.6 在發生故障時,若系統有報警顯示,則記錄系統的報警顯示情況與報警號。
2 故障發生的頻繁程度記錄
2.1 故障發生的時例與周期。
2.2 故障發生時的環境情況。
2.3 若為加工零件時發生的故障,則應記錄加工同類工件時發生故障的概率情況。
2.4 檢查故障是否與“進給速度"、“換刀方式"或是“螺紋切削"等特殊動作有關。
2.5 故障的規律性記錄。
2.6 故障時的外界條件記錄。
3 故障檢查
3.1 機床的工作狀況檢查。
3.2 機床運轉情況檢查。
3.3 機床和系統之間連接情況檢查。
3.4 CNC裝置的外觀檢查。
4 故障診斷
故障診斷是進行數控機床維修的第二步,故障診斷是否到位,直接影響著排除故障的快慢,同時也起到預防故障的發生與擴大的作用。首先維修人員應遵循以下兩條原則: ①充分調查故障現場。這是維修人員取得維修第一手材料的一個重要手段。 ②認真分析故障的原因。分析故障時,維修人員不應局限于 CNC部分,而是要對機床強電、機械、液壓、氣動等方面都作詳細的檢查,并進行綜合判斷,達到確珍和最終排除故障的目的。 故障診斷可通過;直觀法、系統自診斷法、參數檢查法、功能程序測試法、部件交換法、測量比較法、原理分析法、敲擊法、局部升溫法、轉移法等。 除了以上介紹的故障檢測方法外,還有插拔法、電壓拉偏法、敲擊法等等,這些檢查方法各有特點,維修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現象對故障進行綜合分析,縮小故障范圍,排除故障。
5 維修方法
在數控機床維修中,維修方法的選擇到位不到位直接影響著機床維修的質量,在維修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維修方法有以下幾種:
5.1 初始化復位法。由于瞬時故障引起的系統報警,可用硬件復位或開關系統電源依次來清除故障,若系統工作存貯區由于掉電、拔插線路板或電池欠壓造成混亂,則必須對系統進行初始化清除,清除前應注意作好數據拷貝記錄,若初始化后故障仍無法排除,則進行硬件診斷。
5.2 參數更改,程序更正法。系統參數是確定系統功能的依據,參數設定錯誤就可能造成系統的故障或某功能無效。有時由于用戶程序錯誤亦可造成故障停機,對此可以采用系統搜索功能進行檢查,改正所有錯誤,以確保其正常運行。
5.3 調節、最佳化調整法。調節是一種易行的辦法。通過對電位計的調節,修正系統故障。
5.4 備件替換法。用好的備件替換診斷出壞的線路板,并做相應的初始化啟動,使機床迅速投入正常運轉,然后將壞板修理或返修,這是目前排故辦法。
5.5 改善電源質量法。目前一般采用穩壓電源,來改善電源波動。對于高頻干擾可以采用電容濾波法,通過這些預防性措施來減少電源板的故障。
6 維修記錄到位
維修時應記錄、檢查的原始數據、狀態較多,記錄越詳細,維修就越方便,用戶最好根據本廠的實際清況,編制一份故障維修記錄表,在系統出現故障時,操作者可以根據表的要求及時填入各種原始材料,供再維修時參考。 通常維修記錄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